【资料图】
“晒衣服的地方大了”“停车充电方便了”“监控装好,阿拉安心多了”……北外滩街道金山大楼的居民们对老楼“微整容”改造项目赞不绝口。
金山大楼,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曾是上海第一家西式旅馆的附楼,距今已有约117年历史,为5层砖木结构英国式建筑。
老建筑,问题多。自北外滩街道西片区运行以来,金山大楼成了工作例会上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飞线充电这一顽症。飞线充电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对金山大楼这样的砖木结构建筑来说是致命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西片区相关负责人陈韦表示:“接速即办,我们接单!”
片区工作人员、居委干部、居民代表在召开了多次会议,实地看、现场听、互动问,一次次划线画圈、听取民意,最终找着了破题之钥——衣物晾晒和车辆充电的平衡。
南天潼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杰介绍说:“在之前的改造方案中,一旦安装充电桩,晾晒空间就得缩减,所以很多居民反对。”如何在4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中,既能满足居民晾晒衣物的需求,又能容纳近20辆助动车的停放充电?片区吹哨、部门报到。房办、安监、城管、城运、自治办等多部门现场集合,实地调解,就地协调,当场决断。
小片区大作为,助力百年大楼“逆生长”。多方商议后决定,让老大楼用上新武器——集停车、充电、晾晒的三合一功能型充电桩。晾晒衣架比原本的竹竿搭架更轻便、更牢固、更宽阔,而下方空间也正好解决了电瓶车停车充电问题。
同时,引入街道城运开发的智联监控系统。在1:1还原的实景三维数字地图上,将金山大楼充电桩监测接入日常智能报警场景,报警信息与“一网统管”平台对接,针对场景差异性建立“一对一”处置流程,实现“即时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闭环机制。
片区力量主导,数字赋能助力。北外滩街道方面表示,智能充电桩的安装只是第一步,要让智能项目真正落地,有效运转,离不开居民区党组织和居民的自治共治。居民从“旁观者”走向“参与者”,才是金山大楼逆生长的力量源泉。
接下来,居委会将引导居民建立“充电位自治群”,本着“资源共享、有序充电、邻里友爱、自觉守约、自治管理”的原则,坚持专场专用、共享共用、平价使用、安全有序使用、自管自用、违规者禁用,做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有事协商,从而有效提高充电桩车位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