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你的这几步,我走了26年......”
5月22日上午,史翠霞(化名)和丈夫张朝阳(化名)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31岁的张原(化名)出现在晋城市公安局城区分局的那一刻,史翠霞飞扑过去,一家人相拥而泣。
(资料图片)
1997年11月20日,5岁的张原失踪了。
史翠霞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日子,当时她们一家租住在晋城市城区西王台村,丈夫干装卸工,她捡拾焦炭谋生,平时两人出门干活,就把5岁的儿子锁在家里。谁知这天下午,一向乖巧的儿子“消失”了。
求助警方、发动老乡,用史翠霞自己的话说,他们“翻遍”了整个西王台村,也不见儿子踪影。史翠霞的天塌了,她四处打听消息,半个月过去,刚满30岁的她头发白了一半。
儿子没了踪影,史翠霞和张朝阳再没心思打工,为寻找儿子,5年间夫妻二人带着寻人启事走南闯北,自己都记不清吃过多少苦。
“亲戚朋友都劝我,孩子找不到,日子还得过。”不忍年幼的大女儿留守老家,2002年,史翠霞作出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不找了。
大家都清楚,史翠霞的放弃是说给担心她的家人听的,她离开伤心地,辗转河北、北京等地,一边打工一边找孩子。
“她从来没放弃过找弟弟,我们全家都没放弃。”史翠霞的大女儿眼含热泪,“我结婚时没拍全家福,妈妈说弟弟啥时候回来,全家福啥时候拍!”
“时间越长,就越不抱希望。”数不清多少个深夜在一脸热泪中惊醒,全家团圆的梦史翠霞做了太多次,但她清楚,找回儿子希望渺茫。2010年,史翠霞和家人暂时回到老家河南省西华县生活,四处打工找儿子的日子暂时画上了休止符。
2010年、2016年、2020年、2023年,晋城警方4次到西华县采集张朝阳、史翠霞的血样,录入全国失踪人员信息比对库,史翠霞十分感动,“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警方比我还要坚持、还要坚定,我又看到了希望。”
13年间,晋城公安30余名民警多次到西华县核实情况、走访调查。今年3月5日,在外打工的史翠霞接到晋城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王晓龙的电话,她坐高铁、赶公交,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见到王晓龙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都不抱希望了,你们还没放弃!
专案组民警表示,不破此案,誓不收兵!
史翠霞向专案组提供了一份名单,名单中的10对夫妻都是当年和他们一起租住在西王台村的西华县老乡,现在居住在全国各地。专案组民警随即分赴开封、宁波、漳州、东莞等地调查走访,收获线索颇多,其中一条线索让专案组格外重视——孩子失踪那天,河南郸城的孙某远离开了西王台村,此后再无联系。
这条线索并不是新线索,可囿于当年技术手段和侦破方式的制约,警方数次出发都无功而返。
在晋城市公安局相关警种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民警利用现代科技侦查手段,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掌握了案件的关键证据。同时,4月,打拐DNA数据库传来好消息,史翠霞夫妻的DNA匹配上了河南省中牟县的男子岳某。警方一边继续侦查,一边再次对双方DNA进行比对。
5月18日,在河南和福建警方的大力配合下,专案组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在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孙某远、孙某成放弃抵抗,如实交代犯罪经过。
1997年11月20日下午,孙某成到孙某远的出租屋喝酒,看到在附近玩耍的张原,“河北一个有钱的老板多次表示想要我儿子,我可舍不得。”
孙某远指了指张原,“这个孩子怎么样?”
孙某成当即心领神会,两人以带张原找妈妈为由,以1.4万元的价格将其卖往邯郸。
案件侦破,嫌疑人归案,亲人相认,这场长达26年的“寻亲马拉松”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段被拐的经历是我永远忘不掉的痛,影响我一生。”张原在邯郸的家庭生活6年后,被送到河南省中牟县的一户人家,“我在河北上学时成绩很好,到中牟后对学习没了兴趣,小学毕业就辍学了。”
结婚以后,张原找亲人的愿望更加强烈,他和寻亲电视节目栏目组联系,又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寻亲视频,采集血样录入打拐DNA数据库......在公安机关的帮助和见证下,今年5月,张原终于重回家庭。
这个跨越26年的拥抱,史翠霞和张原一家等了太久,他们手捧锦旗,道不尽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