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银发经济”蓬勃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诱导消费、集资诈骗、冒充“以房养老”等消费陷阱,养老消费与维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资料图)
4月1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从需求与供给两端对养老消费的现状进行分析。报告显示,老人居家养老需求重在家政清洁、餐饮、老年饭桌等“日常所需”,机构养老需求重在“医养结合”,特殊护理用品、辅助用品需求增加。低龄老年人消费更具活力,升级型消费需求明显,高龄老人养老亟须加大支持力度。整体而言,老年人消费环境仍需“适老化”提升。
为了厘清当前养老服务和老年消费现状,2022年中消协组织专项调查。本次调查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选择在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机构众多的十个城市开展,分别为南通、大连、上海、沈阳、哈尔滨、重庆、北京、青岛、大理和郑州。
面向养老消费需求端,中消协通过对老人、子女及护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居家养老仍是目前老人能接受的主流养老方式,占比88.93%。从养老方式观念来看,有53.81%的老人更希望和儿女家人同住养老。机构养老的需求重在“医养结合”,服务性价比更受关注。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认为养老机构收费合理性一般,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满意度为62.03%。
调查显示,低龄老人升级型消费需求明显。中消协认为,低龄老年人更具消费活力,一是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高,消费观念能够与时俱进;二是身体健康程度更好,生活爱好丰富多元,外出社交场景多,除了基本日常生活品的购买需求,对文化娱乐、时尚服饰、电子产品、保健产品购买意愿更加强烈。
面向养老服务供给端,中消协通过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机构负责人、保健医生、护工等)开展深度访问发现,当前社区居家养老和专业机构养老呈现融合发展态势,专业养老机构逐步延伸服务触角到社区,服务内容涉及老年餐桌、日间照护、医疗康复、老年电商平台等多项内容。
部分被访者表示,目前服务提供方鱼龙混杂,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内容不尽相同,从业者呼吁出台统一的地方服务标准和价格标准,推动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有序发展。
多数被访机构表示,助老设施和产品供给不足,人性化程度尚待提升。以基础设施和设备为例,受规模、资金限制,虽然能够保证日常照料的基本需求,但是对于老人文娱、体育、助浴、助洁等多元化需求满足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于失能失智和需康复护理的老人,现有相关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和智能化水平不足。
调查显示,机构养老中约80%以上为失能失智老人,随着老年消费能力的增加,“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更受欢迎。
中消协指出,养老服务消费刚性需求者主要是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80岁以上),这一年龄段的老人大多不具备较高的收入水平,养老消费和服务大多数是子女买单,同时多数老人自理能力不强、照护成本高,对家庭造成较大经济压力。目前,我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普遍建立了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但相对于高龄老人实际养老消费支出来看,仍显不足。
中消协建议,应鼓励居家与机构养老服务更多聚焦高龄老人,加大政策补贴支持力度。遵循老人消费观念和习惯,支持引导线下老年用品实体店布局,构建老人便利生活消费圈。同时,依托养老服务智慧化和科技化,推动养老服务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助老,营造更加“适老”的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延菁菁